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电子设备、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要求 越来越髙。那么,究竟什么是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呢
可靠性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我国国家标准《可靠性基本名词术语及定义》(GB3187—82) 规定“可靠性”定义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由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可靠性是对一种产品投入使用时无故障工作能力的度量。产 品可靠性的髙低是表示产品在规定条件下、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可能性的大小。 从数学观点来看,可靠性表示一种概率。某个产品究竟什么时候发生因失去完成规定功 能的能力而失效的事件是不能确知的,只能借助于数理统计的方法加以佔计。为了使可 靠性定义中的“能力”这一抽象的概念不至含糊不清,必须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数学工 具对其进行定量的研究。定量地表示产品可靠性的数学特征量有可靠度、累计失效概率、 失效概率密度、失效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有效度等。但通常采用可靠度、失 效率及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来表示。所谓可靠度,就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 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所谓失效率,就是产品在单位时间内失效的概率。所谓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是指产品无故障工作时间的平均值。通常元器件可靠性水平的高 低用失效率来表示;时设备口靠性多用可靠度、MTBF、有效度等指标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某个产品的固有可靠性是随着设计的修改、使用条件的不同,以及工 作过程中的性能退化而不断变化的。因此,是无法确知的,只能从确定符合使用条件的可 靠性预计值或试验验证值中得到估价。所以,可靠性可以说是对事物认识的水准而不是 事物的本来状态。还应指出,可靠性不是指一个产品而言的,而是对一批或多批相同产品 而豸的。对于一个产品谈不上可靠性,因为个别现象不是发生,就是+发生,它是确定性 事件,针对个别现象谈概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不存在概率问题,所以不能预计单个产 品的可靠性,不能用可靠性技术预计一个产品能工作多长时间会失效。但是,可以借助于 统计的方法,对一批产品预计其在规定时间内正常工作的概率或者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 故障的平均数或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因此,研究可靠性时,应建立统计概率的 观点,同时应认识到可靠性所具有的统计特性。
可靠性的定义表明,可靠性与“规定的条件”、“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功能”密切相
关。